王貞乃皮膚科診所 院長 王貞乃醫師著作

漫畫家JC.W為本文所繪製的圖像

2020年5月22日週五晚上,我在角角藝廊,舉行今年第二次的民眾教育演講會。原本每次都像是開趴的歡樂聚會,因為新冠肺炎的侵擾,只得改變參與方式。健康知識的學習,不能因新冠肺炎而停止。為了遵從防疫規定,既要吸收新知,又要兼顧安全,此次演講會的活動限制頗多。參與人數依規定減半,有任何呼吸道症候群的民眾,不得參加。在入口處,需測量額溫。高於攝氏37.5度者,恕無法入場。進入會場,需全程戴口罩。會場中,有咳嗽症狀者,需立即離場。民眾教育演講會一向都有超讚餐點的招待,這次也得更改形式。現場不能提供飲水及餐點,但是,我為參與者準備了查理布朗的盒餐,演講結束後,再送給大家,帶回享用。

原本是擺滿佳餚的餐桌,改為放置參加禮的大袋子

許多民眾就醫時,總是抱怨她的皮膚問題,就是從抹了化妝水,面霜甚至防曬霜,才開始刺痛的。所以就怪罪這些保養品,質疑是保養品公司的製作品質不良,成份不實,…。可是,明明一開始用的時候,也都沒事啊!更何況防曬品是擦在最後一層,怎麼可能影響到皮表的神經呢?
其實,皮膚損傷最容易被忽視的理由,就是從接觸皮膚的第一道手續開始。那就是皮膚的清潔!大家都說:洗臉、洗手、洗腳、洗身體,很簡單啊!就是洗乾淨,就好了嘛!事實上,有這麼容易嗎?
這堂民眾教育演講會,就是要顛覆大家習以為常的錯誤清潔方式。

2019年底,我做了一個有關皮膚照護的問卷調查。
緣由:理膚寶水公司捐助800瓶"溫和清潔乳"給癌症希望基金會,希望以社會企業的精神"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"。想法與做法都非常好,但是我擔心民眾拿到後,若不懂得使用方法,就辜負了捐助的美意。

於是,2019年11月20日,我在癌症希望基金會的總部,辦了一場"皮膚攻略的說明會",重點在於皮膚的清潔。(相關內容,已經刊在2019年11月下旬的網誌上)

這場演講,除了皮膚照護的教導之外,還有清潔乳的捐助活動及填寫皮膚照護的問卷。

這800份的潔膚乳除了交給病友外,我也請醫護人員、志工及基金會員工一起學習清潔的技巧。自己懂得用,才能幫助人!我也想透過這張問卷,了解"民眾們懂不懂清潔皮膚的方法?知不知道保養皮膚的順序?"
發出了800份的問卷,回收491份。扣除填寫不完整的份數,參與計算的份數,共計478份。

謝謝阿卓帶領HOPE的教育宣導團隊,將我11月20日的演講摘要,以簡單明暸的圖樣加上生動的畫面,放在網頁上,供大家參考。我也下載下來,放在這次的網誌上,幫忙複習。

以下的統計結果與清潔方法的說明,就是我在民眾演講會中的內容。

許多人洗頭時,發現掉髮的數量較多,常擔心會不會是洗頭造成的?也常有民眾因而不敢洗頭。事實上,有掉有長,每個人每天掉100-150根頭髮,是合理的。頭髮長短粗細,都會影響到眼見的數量。所以自以為掉很多頭髮的人,要看病之前,可以先仔細數一下每天的掉髮量。
不會因為不洗頭,就不會掉頭髮。天氣熱,又不敢每天洗頭,到時頭皮的毛囊發炎,反而掉更多的頭髮,就更辛苦了。要減少頭皮毛囊的損傷,其實是洗頭的技巧最重要。洗髮的水溫越熱,刺激毛囊分泌更多的油脂,造成阻塞而發炎,就得不償失了!若懂得正確的洗頭方法,減少毛囊發炎,讓頭髮新陳代謝加速,反而有了更多的頭髮。
重點:掉頭髮時,更需要每天正確的洗頭。查明掉髮原因,對症下藥,早日恢復健康!

因為疫情的關係,大家勤洗手又噴酒精。結果是:控制了疫情,卻犧牲了手!
看看這隻可憐的手!

但還是得按照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"洗手七式",多洗手。

洗手是防疫中,很重要的一環。要避免手部因過度清洗而損傷,就得懂得洗過手的保養及相關配套。需要用手做事的、有潔癖的、得常碰水清理事物的,請隨身帶著護手霜及一對棉手套。洗過手以後,馬上塗抹護手霜並戴上棉手套。通常10分鐘之後,把手套脫下來,你會發現"手的皮膚是滑潤,卻不會粘膩"。而戴著棉手套的這10分鐘,你仍然可以打字、寫字、拿物件,…,不會因為手上有霜劑,不能做事而浪費時間。
重點:懂得保養皮膚,皮膚就會變得強韌不受傷。只要用點心思,脫下手套,仍是一雙美美的手!

許多人以為皮膚乾燥,洗澡時,用熱水潑潑就好了。甚至怕用了清潔乳以後,會越洗越乾。其實,越乾澀的皮膚,就越需要用清潔乳清潔;越有脫屑皮垢,更是需要用清潔乳。理由如下:外觀看到的乾裂皮膚,是報廢的角質卡在皮膚上層的表現,下層的嫩皮就無法順勢更新。對於這些已經破損的皮膚,若想要用保養品去修復時,絕對是抹再多,都無法吸收。這猶如有壁癌的牆壁,不清理好之前,新的油漆是塗不上去的。
看到問卷回覆中: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,不懂得清潔之道,讓我非常擔心。不當的清洗方式,不只不懂得用清潔乳清潔皮膚。許多人操作過頭,例如使用粗躁的肥皂用力搓揉,或是洗很熱的水,在在都會讓皮膚損傷得更嚴重。
重點:當皮膚有病時,若能照著正確的方式清洗,絕對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。

這個回覆也讓我很震驚。以往在教導病患選擇清潔用品時,常常有人反映:沒有泡沫的清潔劑,會洗得乾淨嗎?沒想到,經過這麼多年的社會教育(醫療人員與研發廠商的努力),十分之九的人,都可以接受不起泡的清潔乳了!
重點:過多的泡沫,延長清潔的時間,也不會洗得比較乾淨。

長期以來,社會大眾已經被教育成:有香味的清潔劑或保養品,都有添加物,容易導致過敏或刺激皮膚。其實,適度的芳香,挺有療癒的效果喔!不必拘泥於味道的有無。很有趣的,我是屬於那10%,不能沒有香味的回應者。
重點:清潔乳有沒有香味,不是重點。洗起來舒服,沖的時候容易,洗後不會乾澀。這就是挑選的原則!

“冬天洗澡,要洗熱水;不洗熱水,洗不乾淨!" 小時候的熱水器廣告影響很深,到現在,我還可以朗朗上口。幸好,這麼多年後,大多數的民眾都知道洗越久、洗越熱,皮膚的質感越糟糕!夏天洗冷水,可能沒問題,冬天就很難不洗熱水。
重點:對於乾澀膚質的清洗,仍應水溫要低,時間要短,清潔乳要用。

有五分之一的民眾並沒有洗澡後,抹保養乳液的習慣。年輕時皮膚滑潤,壓根就不會有抹乳液的需求。可是隨著年齡增長或是疾病因素,洗澡後立馬抹上保養乳液,其實是最簡單的預防醫學。許多人半夜因為皮膚乾裂,癢到醒過來。大多導因於晚上洗澡時,洗太久、洗太熱,而且洗澡後,沒有馬上抹乳液保護皮膚所致!
重點:洗過澡,趁著皮膚半濕潤狀態,馬上塗抹保濕乳液。不僅吸收良好,更能持久。

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人,不知道藥品與保養品可以重疊,這可嚴重了!確實有許多民眾以為擦了藥,就不能再擦保養品,以為保養品會稀釋的藥品的功能。或是以為擦藥就夠了,不需要再加上保養品。經由這項數據顯示,醫療人員需要更努力教育病患。
重點:藥膏可以治病,但無法改善膚質。保養品可以改變膚質,但無法治病,兩者相輔相成。用藥時間短,皮膚修護快!

走路、跑步、跳舞,在在都要用到腳。請問當你走路走多了,你回到家以後,是泡熱水,還是泡冷水?正確的答案是泡冰水!過度使用下肢,靜脈瓣負荷不了,血液回流變差。這時還熱刺激,當然是讓下肢的組織水腫更為劇烈,脹痛的情況就無法減緩了!
重點:不管是腳腫還是扭傷,第一個動作,就是泡到冷水裡,至少10分鐘。一個簡單的動作,可以讓你少受一點苦!

許多人問我:為什麼明明用的是同一款保養品,效果卻人人不同?
關鍵點在於碰觸皮膚的第一個階段
皮膚表面規則整齊的排列,外觀看到的就是晶瑩剔透。若是過度搓弄或是熱刺激,都會讓皮膚表面受傷,這時再怎麼塗抹高貴精品,都無濟於事!還有許多紅臉的病患接受治療後,紅斑退去,皮膚卻脫屑粗燥,刺癢得不得了。常導因於以為擦藥就會好,卻不懂得要多洗臉,及加重皮膚保濕的方法。幸好只有七分之一的人,不知道"臉皮有病的時候,其實應該要多洗臉"!請記住皮膚破損之後的四部曲:紅腫、脫屑、糜爛、變黑!

重點:卸妝或洗臉時,都不要怕洗不乾淨。皮膚永遠都不能洗乾淨,想洗得越乾淨,就會變得越骯髒!

事實上,清潔的方式正確,疾病就可治癒一半!跟大家講個真實故事。

1998年,我在民生社區開業。我的員工包括藥師,會計及診室助理一路挺我,到現在都未更動過。開業幾年後,藥師覺得民生社區環境很好,想在診所附近買房子,她找了診所附近的仲介幫忙。沒想到,藥師一進房仲的辦公室,都還未自我介紹,房仲的主任就很親切的跟她打招呼:"劉藥師啊!我很樂意為您服務喔!"
藥師很震驚,問到:"你怎麼知道我是誰?"
房仲主任說:"王醫師剛開業時,我就去看過病了,當然也記得您啊!當時我長了滿臉嚴重的青春痘,連要找工作都很困難。"
藥師說:"可是我怎麼不記得有見過你?而且,你的皮膚看起來挺好的,不像有長過痘痘的樣子!"
房仲主任說:"其實我只去看過兩次。第一次去看診時,王醫師教我怎麼洗臉。我才知道,過去都做錯了。後來也沒空再去看診,就認真的照王醫師教的方式洗臉。於是就變成你現在看到的樣子!"
藥師後來跟我說:"如果每個人都跟他一樣正確照顧皮膚,我們就沒飯吃了!"

感謝十全十美的力挺好友!每當我舉辦民眾教育演講會,他們總是出錢、出力、出時間的全力以赴!謝謝這十家友好廠商。

這是這次演講活動後,參與者帶回家評量的超讚產品。請大家珍惜並正確的使用!

我也準備了查理布朗的餐盒,並掛上我親自製作的名牌,在聽眾們的祝福中,送給出席的廠商好友們!大家都遵守規矩,全程戴著口罩。雖然很奇特,但僅此一次,讓人生留個記錄!

例如這一盒就是送給理膚寶水的經理季真女士。認識多年的我們,已經不是工商關係,而是並肩作戰的同袍好友!

一個資深的皮膚科醫師(我的皮膚專科醫師證號是0073號,目前皮膚專科醫師的證號已經將近1073號),除了診治皮膚病以外,還應該負起教育社會大眾的責任。很幸運,集合了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我可以每兩個月,在角角藝廊為大家貢獻所學!

花藝創作出自梅莊工坊的季艾蓉小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