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貞乃皮膚科診所 院長 王貞乃醫師著作

上週有個已成朋友的病患來找我。她靠得很近的端詳我,然後說:「我們一樣都是晚上擦維他命A酸好幾年了,皮膚也都顯得白皙細緻,可是為什麼你看起來就是比較紅潤?」
「因為我是脂漏性皮膚炎的患者,容易臉紅。」我有點無奈的據實以告。
「第一次聽說皮膚有病,竟然也有好處。」朋友覺得真是不可思議。
十五年前,我可不這麼想。那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天,是小姑結婚的日子,我去當陪嫁幫忙。美容師為新娘子打扮,同時與我們閒話家常。小姑是省立醫院的護理師,美容師順口問我:「那你是她的同事囉?」
「我是她未來的大嫂,我是個皮膚科醫師。」
美容師一聽,仔細看了看我,然後曖昧的笑一笑,說:「你這個皮膚科醫師顯然沒把自己的皮膚照顧好。」
我曉得她的意思。我是個脂漏性皮膚炎的患者,這是個落井下石的病。越是勞累疲倦,臉皮就越容易發紅粗糙、脫屑個不停。那時我是住院醫師,科裡人少事多,通常兩天就要值班一次。病人常常是三更半夜癢得睡不著就來急診室報到,一個晚上三、四個急診以後, 就不必睡了,第二天還得照常上班。小姑結婚那天,我已經三十六小時沒有好好的睡過覺了,整張臉不是青春痘就是脫皮。第一次我羞於承認自己是個皮膚科醫師,尤其是在一個美容師面前。這種感覺猶如建築師被水泥工找到結構設計錯誤。
我開始認真的反省 “過去耳熟能詳的臉部處置方式",到底對不對?我不能老是拿工作忙碌、無暇保養皮膚做藉口。事實上,就因為我是個皮膚科醫師,當然更得在困難的狀態下,證明用我的方式仍能改善膚質,才算是成功!天生體質很難改變,但應該想辦法改善。
什麼樣的藥對我最有效?吃了藥、擦了藥,多久會好?用了藥的感覺怎麼樣?什麼情況下會惡化?或是只靠正確的照顧就可以不藥而癒?多用點心觀察自己的變化,我發現了許多書本中,未曾提及的疾病陷阱及處理方法。從此,我正式踏入皮膚科醫學的殿堂,知道除了教科書及醫學期刊以外,病人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。只要用心觀察病人病程的變化,並虛心接受病患的反應,那麼:疾病診斷、治療及療程預估,就會愈來愈準確。
我們常說理髮時,要找理髮廳裡頭髮最亂的那個理髮師,因為他能替所有的人理髮就是不能替自己理。抽脂肪時,要找醫院裡最胖的那個醫師,因為他能替所有的人抽脂肪,就是不能替自己抽。可是一個皮膚科醫師不能把自己的皮膚照顧好,如何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治療?有個病人找我看青春痘,他告訴我:「我曾去過另一家診所,可是一進入診室,看見那個醫師臉上的痘痘比我還多,當下我轉身就走。對這種醫師的能力,我怎麼會有信心?」
前不久,我穿著白色醫師服,搭乘電梯到醫學大樓看內科病患的會診。有位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子臨出電梯門口時,出乎意料的竟然回頭,很鄭重的對我說:「你是我見過最美麗的女醫師。」
回想過去種種,感謝上天賜我難題,讓我有日光性敏感症,又有脂漏性皮膚炎。因為有這樣的機運,我更能深切體會疾病的痛苦,和病人談及病症時,更能切中要害。也因為我是個皮膚科醫師,我能比其他人更早知道治療的正確方法,也更懂得照顧自己的皮膚,所以更能指導病患做適當的處置。
最強悍的敵人就是自己,明白弱處所在,就能戰勝自己。

坐在第一排正中間的,是當時任職第二年住院醫師的我
文章回顧:這篇文章是20多年前寫的,收錄在"皮膚科醫師說故事-1″。很幸運地找到這張1983年,擔任"第二年住院醫師"時,與長庚醫院皮膚科同事們合照的照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