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麼巧合的機緣!我們在復活節當天,去拜訪剛剛甦醒的「甘露水姊姊」。

整個事情是從2021年底,基丞在群組po了「甘露水」這件國寶級雕刻復出始末的相關說明,才引起大家的注意。

「甘露水」是黃土水1921年入選日本帝展的得獎作品,也是台灣首座裸體雕像。黃土水雖然生於日本殖民時代,卻以台灣人的認同自豪,也因他的積極態度,鼓舞了台灣當時年輕的創作者。從黃土水創作「甘露水」,到北師美術館2021年12月啟動的「光」展覽,剛好100年。與「甘露水」相關的種種事件,曲折離奇,剛好印證台灣這100年來,人心與社會的變遷。

我上網查詢了許多黃土水及「甘露水」的相關資料。看到許多令我動容的字句,在此一一記錄下來。

後來,知道北師美術館將舉辦展覽,一干好友就相約一起去見證歷史的刻痕,期待更溫馨美好的未來!

我在3月22日,上網申請了團體導覽。北師美術館很快就給了回應。

很有趣的,我們申請團體導覽的團名是「懷恩中學」。因為從未去過北師美術館,怕有所閃失,正旭建議先陪我走過一次,比較放心。於是,我們在4月14日的晚上,來到美術館的門口張望。正旭因為要參加醫學會議,無法參與4月17日的團體導覽。但他還是要拍照存證,刷存在感!

終於等到2022年4月17日上午,我們集結於入口大廳,又興奮又期待的,在導覽老師的帶領下,一起踏上藝術殿堂。

每次看到這段文字,就再次的感動。

導覽結束後,我們圍在在甘露水姊姊身邊,留下人生記錄。

美津準備了圓山飯店的煎餅,送給大家。

我則幫大家準備了詩特莉的餅乾及Greengate的餐巾紙,讓好友們看過展覽後,不至於餓著肚子回家。

我也送了一袋詩特莉的餅乾給我們的導覽老師。美瑤老師講了足足2個小時,還欲罷不能。我們十足感受到她的敬業與專業。也因為她的導覽,讓我再次前往觀賞時,很快就進入情境。

美智購買了「光-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」這本書,當場送給我,非常感謝。

《後記》

這麼嚴肅又承擔了歷史傷痛的題材,卻在這些愛搞笑的哥們手裡,變得溫馨可愛。

基丞說他從小與張士立稱兄道弟,常常騎腳踏車到張外科診所鬼混。通常一到門口,就把車子往「甘露水姊姊」身上一靠,忙著嬉鬧去了。現在回想起來,很擔心「當年靠腳踏車的地方,有無造成國寶損傷?」

結果,他竟然等不及與大家一同前去 驗傷,自己就先跑去查看。還po了照片自首:並且說:「感覺有點鬼祟,事隔半世紀,還是怕小時候做的壞事被人發現!」

等到一個多月後,在2022年4月17日的上午,我們也終於約到團體導覽的時間。結果在大家認真聽講的時候,篤初竟然脫隊,也跑去查看。

兩人都說:「看不到破綻!」

我敢說這兩人一定是沆瀣一氣,互相護航。於是,我找了沒看診的週三上午,親自再去了一次美術館,徹底查驗一下。

你們看看,這該怎麼解釋呢?

當天我還到地下室,觀看紀錄片,竟然看到張士立在銀幕上。

我與張士立在懷恩中學同班三年。張士立在我們女生的心中,一直是沈穩內斂的正直男生。如今才知道他們在父母的帶領下,為台灣承受了這麼沈重的負擔,讓我既敬佩又感動。

回顧這一連串的事件,竟然都與我們有所牽連,心中是滿滿的悸動與感恩!

《黃土水與甘露水的年代記事》
1895年,黃土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。
1915年,黃土水通過審查免試進入東京美術學校雕塑科木雕部研習,成為第一位留學日本,學美術的台灣學生。
1921年,黃土水完成大理石雕刻「甘露水」,(俗稱蛤仔精),入圍第三屆的帝國美術展覽會
1930年,黃土水因勞累過度。盲腸炎併發腹膜炎,延誤醫治而過世東京。
1931年,「甘露水」由遺孀廖秋桂運返台灣,入藏為「台灣教育會館」所有。
1945年,結束日本殖民統治。
1946年,「臺灣省參議會」在「臺灣教育會館」正式成立。
1958年,「臺灣省參議會」遷臺中,「甘露水」隨之搬移,因台灣省議會不想保存而遭棄置在舊臺中火車站,無人聞問。「甘露水」軀幹私處被潑灑墨水,留下難以清除的暗色痕跡,推測應是當時所致。
1958年到1974年,被存放在張鴻標外科診所。
1974年,張鴻標擔憂自己無力再保護作品,把《甘露水》封存於木箱中,安置在張鴻標家族經營的霧峰工廠裡封藏。以躲避時局的詭譎。
2021年5月6日林曼麗團隊前往霧峰工廠進行開箱作業。並由日籍修復師森純一主持修復。
2021年9月6日在蔡英文總統見證下,正式交付文化部永久典藏。